大图切换二 大图切换一
文博聚焦
 
文博聚焦
分享到:

单霁翔局长:高度重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艰巨性,全面动员、精心组织、扎实推进

来源:国家文物局  作者:孙慧宝  

  让本世纪头二十年是我国文物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十一五”时期尤为关键。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水平,实现《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完成全国文化遗产普查的目标,国务院决定于2007年开始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并于最近发出了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通知。

  日前,本报记者就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通知》精神的若干问题,采访了国家文物局单霁翔局长。  


  记者:单局长,国务院决定于2007年开始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请您介绍一下开展这项工作的意义。


  单霁翔: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是事关我国文物事业发展全局的大事,也是全国文物工作者期待已久的心愿。在2005年底于四川成都召开的全国文物局长会议上,国家文物局提出了在“十一五”期间进行一次全国文物普查的设想,得到了与会者的一致肯定和支持。2006年5月,国务委员陈至立同志在国家文化遗产保护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明确指出要组织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此后,又批示同意了《文化部关于拟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情况的报告》。


  在国务院领导同志的直接关心和支持下,文物普查的各项准备工作都取得了积极进展,2006年底国家文物局召开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会议,对这项工作进行了部署,应该讲,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条件已经成熟。


  文物是国家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开展文物普查是为了全面掌握不可移动文物的数量、分布、特征、保存现状、环境状况等基本情况,为准确判断文物保护形势,科学制定文物保护政策和规划提供依据。开展文物普查有利于带动不可移动文物保护范围的确定、标志说明、文物档案、保护机构等基础工作建设,提高文物保护管理的整体水平。


  文物普查是国情国力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国家历史文化遗产安全的重要措施,是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重大基础工作和重要战略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举措。


  各级文物行政部门、全国文物工作者,都要深刻理解文物普查的重要性,从维护国家文化主权和文化安全,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来充分认识和重视文物普查工作,都要认识到文物普查对于促进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具有的重要意义,同时也要把这次文物普查当作培养锻炼专业人员,提高文物保护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机遇,当作提升全民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重要手段。


  记者:20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我国先后开展了两次全国文物普查,应该如何认识这次文物普查?


  单霁翔:开展第三次文物普查是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20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我国先后开展了两次全国文物普查。由于当时各方面条件所限,漏查甚至根本没有开展普查的情况相当普遍。比如,在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就有320个县没有开展普查。此后的20多年间,大规模基本建设、城乡建设和文物调查中新发现了大量的不可移动文物,另有许多文物因人为或自然原因遭到损毁甚至消失。因此,前两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已很难准确反映文物保存的实际状况。


  2005年12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首次以国务院文件的形式提出了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文化遗产是一个内涵十分深刻并且不断发展丰富的概念,乡土建筑、工业遗产、文化景观、文化线路、文化空间、老字号等等都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些品类在前两次全国文物普查中限于当时的认识水平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导致大量文化遗产在相当长时期内没有纳入保护工作的视野,损失巨大。


  因此,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是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和《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的必然之举。通过这次文物普查,不仅将准确掌握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以来不可移动文物的实际变化情况,而且还会根据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发展的需要,将新的文化遗产品类纳入普查范围,予以认定登记,扩大文物保护工作范畴,这对促进文化遗产全面、有效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记者: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范围和内容是什么?


  单霁翔: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范围是我国境内(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地上、地下、水下的不可移动文物。普查的内容以调查、登录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为重点,同时对已登记的近40万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复查。广泛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并充分利用已有的文物调查项目成果,了解不可移动文物本体及环境的基本情况,尤其是对不可移动文物的量化指标、保存与环境现状及其变化情况等进行调查、登录。


  记者:您认为整个普查工作的关键是什么?


  单霁翔:普查工作的组织实施是关系到整个普查成败的关键。为加强文物普查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国务院成立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负责普查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协调解决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国家文物局,负责普查工作的日常组织和具体协调。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设立相应的普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认真做好本地区文物普查的组织实施工作。各省级、地市级文物行政部门要选派精兵强将组成专门的工作班子,负责具体指导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每个普查组都要配备专业强、素质高的专业人员,以确保文物普查能收到实效,不走过场。


  记者:全部普查工作分几个步骤完成?


  单霁翔:此次普查从2007年4月开始,到2011年12月结束,共5年,分3个阶段进行。普查标准时点为2007年9月30日。各地要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和文物普查的各项要求,按计划组织完成普查各阶段的工作。


  2007年4月至9月是普查的第一阶段。主要任务是确定技术标准和规范,开展培训、试点工作。国家文物局将组织完善并印发技术标准和规范,制定颁布普查实施方案、管理办法,培训各省级普查机构人员。


  2007年10月至2009年12月是普查的第二阶段。主要任务是以县域为基本单元,实地开展文物调查。这一阶段的任务最为繁重,所获取信息数据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科学性、规范性直接影响着各项普查成果的水平和价值,甚至关系着此次普查的成败。各地务必集中精力,抓好这一中心环节,广泛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普查信息精确度和工作效率,并充分利用已有的文物调查项目成果。


  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是普查的第三阶段。主要任务是进行调查资料的整理、汇总、数据库建设和公布普查成果。


  记者:国家文物局近期的工作安排是什么?


  单霁翔:国家文物局最近已下发通知,要求各地文物部门认真做好本地区文物普查的组织与实施工作,并报请省级人民政府成立相应的普查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根据本省的专业技术人员、业务管理人员等实际情况编制本省的普查工作计划和工作方案,统筹考虑、合理安排相关工作。国家文物局将于5月在河南郑州举办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培训班。通过此次培训,使受训人员掌握普查工作组织实施、标准规范、信息采集录入等方面技术,并能将所学传授给本省的文物普查相关技术和管理人员。


  记者:《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通知》发出后,国家文物局对其贯彻落实有什么要求?


  单霁翔: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是国务院做出的战略决策。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民的重托,也是我们每一个文物工作者一生中难得的机遇。全体文物工作者都要从讲大局、讲政治的高度,以对党和人民负责,对文物事业负责,对历史和子孙后代负责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积极投入到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不遗余力。


  当前最重要的事情是各地各级文物部门要组织认真学习国务院通知,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组织实施这项全国性工作。


  各级文物部门要高度重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艰巨性。要充分认识到开展全国文物普查,不仅需要文物部门的艰苦努力,也必须得到各级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的积极支持和广泛参与,充分动员各方面的力量。


  各地要根据通知要求,认真做好本地区文物普查的组织与实施工作,编制好普查工作计划,同时要抓紧拟订培训工作方案,开展普查培训工作。


  各地要加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渠道进行宣传,引起全社会对普查工作的关注,使普查工作贴近群众,并得到广大民众的支持。全国政协副主席黄孟复考察洛阳文物工作本报讯   3月31日至4月1日,在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业联合会主席黄孟复的带领下,全国政协民族宗教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刘江,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刘华秋,全国政协常委、国家地矿部原部长、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副会长宋瑞祥,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孙怀山,全国政协常委宋德福等一行考察了洛阳部分文物景区。


  在洛期间,黄孟复一行先后参观考察了白马寺、周王城天子驾六博物馆、隋唐城遗址植物园和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黄孟复对洛阳近几年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说,洛阳是闻名全国的历史文化名城,而且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雄厚的工业基础。希望洛阳市充分发挥工业基础雄厚、科研院所集中和文物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旅游强市、科教强市”战略,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


  河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光春,省政协主席王全书等陪同考察。

浙公网安备 330521020002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