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图切换二 大图切换一
文博聚焦
 
文博聚焦
分享到:

浙江省市、县级国有博物馆的现状和发展对策

来源:浙江文物网  作者:浙江省文物局博物馆处  

  为了加快推进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程重点项目的实施,努力提升市、县级国有博物馆的展示服务水平,进一步促进我省博物馆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2006年省文物局博物馆处采取书面调查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办法,开展了《浙江省市、县级国有博物馆的现状和发展对策》调研工作。


  一、基本情况


  截止到2005年底,我省现有博物馆195所,其中市、县级国有博物馆76所,占总数的38.9%。根据书面调查和实地调研掌握的数据统计显示:所调研的63所博物馆馆舍建筑总面积27万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9.7万平方米,文物库房面积2.6万平方米;馆藏文物39万件,其中珍贵文物2.4万件;现有从业人员910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业务人员91人,中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203人,初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255人,其他人员361人;而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224人,大专学历382人,高中(中专)及以下学历304人;年度总支出9900万元,年度财政拨款8400万元,年度其他收入1500万元,年人均工资福利收入3.6万元;年均展览总数379个,年财政投入展览展示的专项经费共计400万元,年参观总人数733万人次。


  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十五”期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下,我省的市、县级国有博物馆得到了快速发展,取得了多方面的显著成就,主要表现在:


  1、博物馆的数量有了大幅度增加,硬件建设取得了十分突出的成就,一大批市、县级国有博物馆相继建成投入使用,并在全省博物馆网络体系中日益巩固了其骨干和基础地位。至2005年底,市、县级国有博物馆数量比“九五”期末增加了20多所。


  2、博物馆的基础业务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馆藏文物数量有了进一步增长,文物藏品建档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自1998年至2005年,浙江省文物库房及安全技防专项补助资金达到了2100万元,文物库房的保管保存条件进一步改善,安全技防达标率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


  3、展览展示工作进一步得到重视,博物馆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有所提高,其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日益得到社会的重视和认可,社会教育功能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较好的发挥,年均推出各类陈列展览350个以上,每年接待观众人次超过700万,连续多年位列全国各省、市前茅。


  4、专业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博物馆员工队伍的数量和质量都有了较明显的增长提高。


  由此可见,我省市、县级国有博物馆事业发展已具备较好的工作基础,也取得了许多值得肯定的工作成绩,成为富有浙江地域特色的博物馆网络体系中的骨干和基础力量,在传承历史文明、传播先进文化的社会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存在问题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省市、县级国有博物馆的现状与建设文化大省及大众对博物馆的文化需求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市、县级博物馆事业在发展中还存在着不少突出的问题,主要概括起来有以下六个方面:


  1、博物馆建设结构欠合理,定位欠明确,体系欠完善。在文化文物系统现有管辖的76所市、县级国有博物馆中,综合馆占49所、专题馆仅9所、美术馆5所、纪念馆13所;显然综合馆偏多、专题馆偏少,办馆形式相对单一;设区市级馆和县级馆功能定位也欠明确:设区市级骨干馆的地位没有真正得到确立,其示范带动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多数县级馆种类趋同、缺乏特色,离构建富有浙江地域特色的博物馆网络体系要求还有很大差距;金华、台州、丽水等地市的综合性骨干博物馆尚需抓紧上马建设;现有的79个县(市、区)应规划建设一批专题性特色博物馆,以完善博物馆的网络格局。


  2、博物馆发展状况不平衡,一定程度存在名不符实的情况,量多质不高。从11所设区市级国有博物馆情况分析,大致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硬件条件较先进,工作运行正常,包括杭州、温州、嘉兴、衢州;第二层次原有馆运行正常,新建后硬件条件较先进,但新馆尚未正式对外开放或尚未建成,有湖州、宁波、舟山;第三层次现有馆舍条件并不理想,但运行正常,包括绍兴、台州(临海);第四层次为现无固定馆舍,运行也不正常,新馆正在筹建过程中,包括丽水和金华。现有60多所县级国有博物馆也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有文物库房和展厅,有基本陈列且常年对外开放,约为20家;第二类有文物库房也有一定面积的展厅,时有陈列,但不能常年正常开放,约有15家;第三类有牌子也有文物库房,但无展厅,无基本陈列,没有对外开放,有近20家。从发展状况看,嘉兴、湖州和杭州市本级博物馆事业整体发展水平较高;温州市共有11个县区,却没有一所名副其实的县级国有博物馆;金华市现有的6所县级国有博物馆中,能正常对外开放的也仅有2所。因此,虽然从数量上讲,浙江可以算是一个博物馆大省,但从办馆质量上讲还不是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强省,全省博物馆的办馆质量和发展水平都有待提高。


  3、博物馆业务基础工作有待加强,文物征集途径不畅,征集经费落实困难,藏品建档工作相对滞后,管理制度需进一步完善。多年来,我们往往偏重于博物馆数量的增长,却没有十分重视“质”的提高,尤其在业务基础工作上下的真功夫不够,专项业务经费投入不足,影响了博物馆的收藏保护、科学研究、展示传播等基本功能的充分发挥。收藏与保护是博物馆的最基本功能,藏品是博物馆的核心要素,征集藏品是博物馆重要的基础工作。可由于民间收藏的兴盛和财政经费投入的严重不足,市、县级国有博物馆的文物征集工作越来越困难,不少博物馆多年来难以征集到展览所需的文物,藏品的数量和质量都无法满足办展的需求;同时,科技保护和科学研究工作受到资金、技术和人才的制约,仍是我省文博工作的一个薄弱环节。到目前为止,我省博物馆珍贵文物藏品的建档工作已走在全国前列,但一般文物建档工作的全面完成尚要继续加倍努力,抓好落实。藏品管理方面,少数国有博物馆藏品保管的条件和环境尚未达标,有制度不执行、不落实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存在,博物馆的内部管理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4、博物馆推出的展览还不够丰富,展示水平仍有待提高。以往推出的展览中,不少展陈手段落后,艺术性、感染力不强,展示效果欠佳。有的市、县博物馆基本陈列常年不变,缺少必要的经费,无法组织、推出观众需要的临时展览;加上文物藏品资源的整合利用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馆际间的交流合作、国有博物馆和民间收藏之间文物资源的整合利用没有迈开大步,使得博物馆所能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不能适应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需求。目前有少数市、县博物馆门庭冷落、参观者寥寥,难以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所以,加强博物馆的展览展示工作,努力提高市、县级国有博物馆的展览展示水平,充分发挥全省市、县级国有博物馆的展示教育作用乃是当务之急。


  5、队伍建设中存在着编制、学历、专业、知识结构等诸多问题,制约了市、县级博物馆的人才队伍建设。队伍整体编制有限,学历层次不高,文博专业毕业的科班人员所占比例偏低。在全省76所市、县级国有博物馆现有的817名在编人员中,专业对口人员仅93人,具有文博专业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不到20%;专业技术人员所占比例也不高,业务骨干紧缺:全省76所市、县级国有博物馆中,具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仅271人,且绝大多数集中在设区市级博物馆,14所县级博物馆甚至没有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以上的业务骨干,分布不合理;队伍的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素质不高,专业培训和知识更新亟待加强,市、县级国有博物馆文博队伍的这些现状已严重制约了博物馆事业的发展。


  6、博物馆事业运行经费紧缺,影响了市、县博物馆事业的发展。经费问题是市、县级博物馆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市、县级财政每年给博物馆的事业经费,按编制人头数安排,基本上仅能勉强支付职工的工资,事业费和办公经费都难以落实,再加上增收又无正常渠道,经费保障困难,使得博物馆业务开展和自身建设受到极大制约,并直接影响职工队伍尤其是业务骨干的稳定,导致人才流失情况频频发生。从调研汇总情况看,设区市级博物馆职工的年均收入一般在3至5万元之间,县级博物馆职工的年均收入一般在2至3万左右,有少数博物馆的年人均收入低于2万元。博物馆系统职工的年均工资收入低于当地多数行业的年平均水平。由于财政投入经费不足,还直接导致许多市、县级国有博物馆的基础设施配套不全,藏品建档、藏品保护和陈列布展等工作经费没有保障,影响了各方面业务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原因分析


  我省市、县级国有博物馆这些普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1、规划科学论证不够,办馆目标欠明确。由于各市、县的经济发展状况和政府领导重视程度的差异,博物馆建设中往往合理规划和科学论证不够,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没有按照功能优先的原则凸现特色、合理定位;同时上级主管部门又无法进行有力的统一调控和监督,难免出现结构布局欠合理、功能配套不健全、发展状况不平衡的问题,也影响了博物馆建成后使用功能和社会作用的发挥。


  2、思想观念相对保守,内部改革相对滞后。博物馆是一个纯公益性的文化事业单位。多年来,由于受体制影响,从领导到职工往往存在着“等、靠、要”的思想,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和效益意识不强,缺乏激励机制,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远远滞后于经济部门的企业单位,直接制约、影响了事业的发展。


  3、制度建设欠完善,科学管理力度不够。长期以来,由于行业缺乏规范标准,对制度建设重视不够,导致职责不清、任务不明、岗位责任制难以落实,工作考核没有真正到位,内部科学管理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对于如何调整关系、完善自我、优化资源、应对挑战,使博物馆工作跟上时代发展步伐的问题,思考得不深,采取的措施不力,结果也就制约了业务工作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高,影响了自身的队伍建设。


  4、财政投入不足,保障体系不完善。政府应主导国有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加大财政投入,这是博物馆单位的公益属性决定的。博物馆事业的发展一方面离不开政府的主导与扶持,另一方面也需要社会力量的参与和支持。由于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进程中,政府要办的事太多,各地政府的财政压力很大,所以虽然近年来投入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经费在逐年增长,可是缺口仍然很大,满足不了事业发展的需要;加之社会资金的投入与参与受到政策不到位等因素的影响,尚未形成气候,且博物馆自身增收能力又极其薄弱,所以资金困难也就成为了博物馆工作正常运作的瓶颈。


  5.服务意识欠强,职能定位不准确。博物馆是一个公共文化服务单位,除了征集保护、科学研究之外,展示教育也是其发挥社会作用的具体体现。博物馆的服务质量和水平实际上关系到博物馆的兴衰,博物馆工作者应树立“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观念。但以往我们对此重视不够,思想认识上没有摆正自身与社会的关系,没有把展览展示、服务社会的工作摆到应有的突出位置,这就使博物馆难以得到广大观众的认知和社会的认同。


  四、对策措施


  针对我省市、县级国有博物馆建设和发展中存在的突出困难,认真总结以往工作的经验教训,提出符合我省实际、符合博物馆自身规律的对策和措施,对于加强、改进市、县级国有博物馆的工作,充分发挥市、县级国有博物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突出价值和作用意义极为重大。根据浙江省博物馆事业发展的现状,按照实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加快推进文化大省建设、构建布局合理、富有浙江地域特色的博物馆网络工作要求,在“十一五”期间推进博物馆事业发展,坚持正确的工作导向,就是要把增加博物馆的数量与提高质量结合起来,重点在提高质量上狠下功夫,走内涵发展的道路,把提升展陈水平和提高服务质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并着力抓好落实。


  1、加强规划引导和规范管理,坚持走可持续、内涵性发展道路。各地要按照《浙江省文物博物馆事业“十一五”规划》的安排,进一步加强对市、县级国有博物馆建设的统筹规划和分类指导,从实际出发,按照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凸现特色的要求,加强博物馆建设工程前期可行性研究、立项、实施等环节的协调指导和评估论证,促进科学决策。市、县级文物主管部门要争取全过程参与博物馆建设工程的管理,避免出现“交钥匙”工程;同时要通过评估定级的试点工作,对不同等级、不同类别的博物馆提出硬件、软件建设的不同标准要求,实施规范科学管理;对现有配套设施不齐全、展示教育功能不健全的博物馆要限期整改,以提高博物馆内涵质量,杜绝“挂牌”博物馆的继续存在;通过整顿、提高、发展和完善,努力提升市、县级国有博物馆整体的发展水平,实现博物馆社会作用的有效发挥,促进市、县级国有博物馆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2、加强基础工作和制度建设,努力提高博物馆的各项业务工作水平。各市、县级博物馆要争取财政和社会的支持,落实文物征集经费,加大社会文物征集工作力度,尤其要重视反映当地历史文化特色的展览中所需缺环文物的征集,不断丰富文物藏品;要集中人力、拟定计划、落实责任,认真抓好馆藏文物的登记、建档、备案等基础工作,健全、完善馆藏文物保护管理制度,强化制度执行的监督机制,确保馆藏文物安全;要加强文物科技保护工作,重视馆藏濒危文物的“抢救性”保护,努力改善保管、保存条件,遏制因环境不利、管理不善造成文物受损现象的发生;同时要加强藏品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高馆藏文物的保护利用水平。


  3、加强展陈工作和服务意识,进一步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是市、县级博物馆建设的最高标准和最终目标;“宣传展示、服务社会”是新形势下市、县级博物馆工作的重要职能;提高展览、展示水平和服务质量,是推进浙江省市、县级国有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和中心任务。“十一五”期间,要以提高博物馆陈列展示水平,强化服务功能为抓手,大力推进市、县级博物馆展示与服务等核心能力的建设;要遵循、坚持“三贴近”原则,创新内容、创新手段,努力提升陈列展览的文化和科技含量,进一步加强陈列内容设计和展陈手段的研究,增强展览的趣味性和观赏性,突出观众互动参与的重要性,一切围绕着服务于观众做好文章;通过实施陈列展览的精品项目强化精品意识,扶持和奖励一批陈列展览重点项目,带动全省市、县级国有博物馆展览展示水平的整体提升;同时要加强各级各类博物馆之间的藏品交流,提高馆藏文物利用率,并积极鼓励引导非博物馆文物收藏机构和民间文物收藏参与陈列展览的交流与协作,促进各种文物资源的整合利用,形成全省资源共享机制,从而有效提高市、县级国有博物馆举办或引进优秀展览、服务社会的能力,使之更充分发挥好社会教育的功能,这是博物馆工作的重中之重。


  4、加强改革创新和人才培养,进一步抓好博物馆的队伍建设。改革和创新是解放、发展文化生产力,增强自身发展能力,推动市、县级国有博物馆事业发展的根本出路。目前,市、县级国有博物馆改革创新的主要任务有:完善单位行政主要领导负责制,扩大和落实依法管理的自主权;推行全员聘任制,深化用人制度改革,使单位的用人自主权得到真正落实;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充分发挥收入分配的激励和导向作用;探索和建立岗位管理制度,抓好岗位目标管理和岗位工作责任制的落实。市、县级国有博物馆要通过改革来实现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创新,增强队伍活力;同时强化“人才兴馆”的思想,加大专业人才培训和培养力度。省文物主管部门应根据基层博物馆队伍建设的需要,协调争取省内外有关高校的支持,扩大文博专业的招生尤其要争取浙江大学文博专业恢复本科招生,以适应市、县博物馆专业人才需求还要按年度分类别制定、落实培训计划,提高博物馆从业人员的素质和专业水平,培养博物馆的急需人才,并通过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不断改善博物馆队伍结构;要制定博物馆从业人员任职资格和管理人员任职条件标准,把好入口关和任职资格关,并要加强对市、县博物馆现任主要领导的岗位专业轮训,努力将他们培养成为既懂业务又懂管理的领导人才,从而全面加快博物馆人才队伍建设的步伐。


  5、加大财政投入和政策扶持,进一步改善博物馆发展的社会环境。要进一步加快市、县级国有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市、县级政府需按照《文物保护法》和《浙江省文物保护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承担起辖区内博物馆事业发展的主体责任,继续进一步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建立和完善市、县级国有博物馆事业发展的保障体系和扶持措施;要安排落实现有博物馆改扩建项目和设施配套项目的专项经费,解决落实藏品征集、保护、展示及配套服务的工作经费,确保市、县级博物馆各项业务工作能正常运行。同时,博物馆自身也要加强公众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系,融入社会,服务社会,争取社会力量对博物馆活动的参与和支持;尤其要争取吸纳社会资金资助,本着互利共赢的目的让社会共享博物馆文化的成果,实现博物馆与公众的相互认知,与社会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为博物馆的生存和发展奠定广泛的社会基础。除此之外,博物馆要利用自身的优势拓展经营、接轨市场、增加收入,开展与博物馆主业相关的有偿服务,在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前提下,注重文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高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积极推动事业主体与相邻产业的结合,拓宽生存空间和发展空间,逐步增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自我生存和自我发展能力。文物主管部门也要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强化政策导向,加大扶持力度,从而进一步优化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环境。

浙公网安备 330521020002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