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图切换二 大图切换一
文博聚焦
 
文博聚焦
分享到:

京杭大运河首次"摸家底"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金 毅  2007-07-18

大运河杭州段

  昨天,杭一棉边的大运河上,来了一群特殊的乘客,他们拿着相机,拍下这里的景观,并仔细记录着。他们是我省文物普查人员,从昨天开始,他们将对京杭大运河(浙江段)的文化遗产进行全面调查,这也是千年大运河(浙江段)第一次接受系统的文物普查。本报将独家全程追踪,第一时间为读者奉献运河里新发现的“宝贝”。


  全国联动,探索水底秘密


  杭一棉是杭州最早的棉纺厂,距今约有一百多年历史。“像这样的工业遗产也是我们调查的内容之一。”负责本次调查的省考古所文保室张书恒主任说,京杭大运河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具体文化遗存包括哪些,有关部门不了解,这在一定程度上困扰着大运河的保护。这次调查,全国与运河有关的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六个省市同步展开,浙江段除了传统定义上的从杭州三堡船闸到我省与江苏交界处,约有300多公里长的杭州运河段外,还包括浙东运河,即从杭州西兴镇东至宁波,中间过钱清江至绍兴城的运河。除了运河本身,两边各500米宽的地段内,所有的文化遗存也都在调查之列。


  从全国看,京杭大运河的年代范围是从春秋时期到清代,浙江境内的京杭大运河开凿于越王勾践时代。据了解,这次调查的范围包括仓库、衙署、龙王庙、水柜、桥梁、工业遗产等相关遗迹,有意思的是,运河河道内的沉船或沉船点也将被一一调查,在运河段会不会浮现另一个“南海I号”?专家表示值得期待。


  这次调查人员运用“GPS”全球定位仪,为大运河的众多“宝贝”定位。在昨天的试点调查中,不少工作人员第一次接触这个先进仪器,颇感新鲜。


  大运河不会更名申遗


  昨天,专家向本报记者介绍,这次运河遗存的调查结果将于10月底上报国家文物局,为整个京杭大运河的保护规划和申报世界遗产作准备。


  此前,大运河“扩容”、更名申遗,曾一度炒得沸沸扬扬,有媒体称,京杭大运河将“扩容”为“中国大运河”进行申遗,浙江省文物局有关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大运河既没有“扩容”、也没有更名申遗。据介绍,去年底,国家文物局重设的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上,就是以“大运河”为名的。因此谈不上更名和扩容。目前,大运河的申遗工作正在一步步正常展开,而这次文物调查、摸清家底则是申遗的前期工作。


  据专家介绍,京杭大运河是否包括浙东运河,目前在学术界还存争议。但此次调查包括浙东运河,则表明该段运河也将加入申遗的行列。

浙公网安备 330521020002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