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图切换二 大图切换一
灿烂的德清历史文化
 
灿烂的德清历史文化
分享到:

2014-9-24第32期

从莫干山镇黄郛史迹看黄郛的乡村建设理论


周建忠

 

    德清县第三次文物普查资料显示:黄郛隐居莫干山期间的主要史迹可分私立莫干小学、农村改进会、黄郛墓三条主线,其中小学有私立莫干小学旧址及教师宿舍(西式别墅)、文治藏书楼、阅览室;莫干农村改进会遗迹有蚕种场、白云池水库、白云碑;黄郛墓在文革时期已遭破坏,1984年由黄郛的连襟、曾任民革中央副主席的钱昌照先生出资重建。2013年德清县教育局罗永昌先生又出版了《黄郛与莫干山》一书,分十一个章节详尽介绍了黄郛办学、改进、赈灾及其“报诸社会”、“农村改进”和“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等思想。笔者日前仔细拜读了该书,又查阅了相关史料,觉得黄郛先生就像晏阳初、梁漱溟、卢作孚、黄培炎等先生一样,其乡村建设理论就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民国时期乡村建设运动的典型代表。其特点如下:

    一、“耕不废读,读不废耕”的乡村教育宗旨

    黄郛在《欧战之教训与中国之将来》一书中,曾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教育思想,认为“兵非不可强,以不教民战,则兵不强;国非不可富也,有地而不辟,则国不富。故开发实业、普及教育二者,实为救国唯一之根本大策”。对于推行什么样的教育,他提出以下原则:“教育乃广义的、精神的、循序的、适量的、有权威的,而非狭义的、形式的、蠟等的、逾量的及非国民的。”这与当时乡村建设运动提倡的主流意识是一致的,乡村建设即是知识分子领导民众完成文化改造的活动,其主要内容为经济建设,其功夫始终全在教育,乡村建设必始于教育始,乡村教育处于核心地位,是启发农民智慧,改变农村面貌,乃至实现文化复兴的重要手段。但黄郛的教育思想在他任职于教育部长时,由于时间短暂,是不可能得以实施的,后私立莫干小学的创建,使他的思想理念有了具体的实践舞台,他以“勤俭忠慎”为校训,把教学目标定位在“为适应农村需要,以教育为改进农村之基础,并使城市儿童趋向乡村,养成归农之愿望与深受”,注重耕读并重,促成了理念与行动的高度统一,形成了莫干小学独特的办学特色。

   二、“相友相助相扶持,自治自卫自教养”的乡村改进精神

   和当时的梁漱溟等先生一样,黄郛也认为中国农村老百姓的共有之症就是“贪、愚、私、弱”,而要发展农村经济、强我国家,则必须“农民自觉”和调动农民积极性,就像梁漱溟先生所说的“一定要靠乡里人,如果乡里人自己不动,等待人家替他解决问题,是没这回事情的。乡村问题的解决,天然要靠乡村人为主力”“要想法子让乡下人活起来……必如此。农业方可改良,合作社方可组织,否则一个没有精神的人干什么也干不好,一个颓败死板的民族,想让他农业改良,组织合作,实万不可能。”1933年3月17日黄郛在莫干山下庾村发起成立“莫干农村改进会”,并担任第一任理事长。在成立会上,他提出“相友相助相扶持”“自治自卫自教养”二句为训。前句为改进之精神,后句为实施之目的。而广大村民对他的“用心良苦”也很支持,初期入会就有60余人,后渐增至90多人。“改进会”的干部人员则由村民中干练者与学校教师担任。刚成立时,它的组织系统共分三个层次:一是会员大会;二是委员会;三是在委员会下设建设、农事、总务、教育、保安等五个股,各股有主任及股务会议,并明确各股的工作内容,比如农事股有调查、合作、森林、作物、园艺、副业,教育股有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等,条理非常清晰。后来根据情况变化,改委员会为干事会,后改理事会,增设监事股。

    黄郛的上述乡村建设思想及实践活动体现出他对近代农村社会经济以及农民生存状况的真知灼见,今天看来仍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当前我县的“两美德清”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开展,如何激发村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其潜在能力,我们或许能从黄郛当年的乡村建设实践活动中得到启示。

 

山水中那一抹风情

                 ——莫干山别墅纪事

费胜成

 

    莫干山系天目山向东逶迤之余脉,山峦连绵,遍地修篁。素以竹、云、泉“三胜”,清、静、凉、绿“四优”驰名中外。莫干之名,始于春秋末年莫邪、干将炼剑的传说。南朝梁大同年间,惟正禅师因慕莫干山林泉幽美,于山麓建天泉寺。其后史载有东晋隐士郭文、南朝高士沈麟士、宋代诗人毛滂、高僧维琳禅师、明代大儒王阳明等名士登临酬唱。清末战事迭起,繁华渐去。

    1896年左右,探险游历的西方传教士欣见莫干山清凉幽静,赞之天然消夏湾,购地筑屋。莫干山声名鹊起,列为中国四大避暑胜地之一。至1928年先后,民国政府渐次收回主权,国民党政要纷至沓来,营造避暑。最盛时,莫干山有别墅400余幢,网球场、游泳池等设施一应俱全,荫山街等地商店林立,熙来攘往,在云雾里真是一座天上的街市。这些别墅,建筑特色或庄重,或轻巧,或舒展,或雄浑。各种建筑风格并存,有北欧田园式乡村别墅的陡坡屋顶,也有古罗马的柱式建筑遗风,有哥德特色的卷拱门窗,也有西方古典式的门庭栏杆,中国古典式建筑的歇山飞檐点缀其间,宛然是一个别墅建筑的博览。2006年,国务院将其中23处代表性建筑以“莫干山别墅群”的名义,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国保单位项目再次扩展,增补多处别墅。

    莫干山的江南名山地位不仅在于自然景观和建筑博览,作为民国时期的“夏都”,也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个缩影。每一幢别墅都见证着一段如烟往事,有这些故事存在,别墅就有了生命,有了灵性。

    有一栋二层楼房,名为“白云山馆”,是黄郛的产业,朝南阳台竖着带凹圆槽的柱身,颇具古希腊韵味,精致而典雅,庭园内有圆形磨石子露天舞池,池边美人茶点缀。蒋宋联姻后,多次避暑流连。据说,露天舞池是宋美龄教蒋介石跳舞的地方,而美人茶也是宋美龄亲手移栽。1937年,周恩来、潘汉年与蒋介石、张冲在这里进行了第二次国共谈判,达成合作抗日意向,这就是国共谈判“一上莫干”的旧事,中国的方向就此转折。当晚双方领导人共进晚餐,就下榻在白云山馆的二楼。

    在荫山街西段的僻静丛林中伫立着皇后饭店,背倚峭壁,建筑外表古朴,房形似船,内有别具一格的走廊和旋转形楼梯,1934年由著名建筑师乌达克设计。皇后饭店的名声源自1954年,毛泽东主席亲临视察,用餐休息,往后对莫干山也是赞不绝口,曾即兴赋《七绝·莫干山》:“翻身复进七人房,回首峰峦入莽苍。四十八盘才走过,风驰又已到钱塘。”

    与皇后饭店相对的金家山武陵村别墅群,则是中国近代史的另一面。其中一幢名“松月庐”,庭园宽畅,乔松环绕,清荫匝地,曾是蒋介石的临时官邸。1948年,蒋介石召集翁文灏等高级幕僚开会,研究新经济政策,期望挽救危机,结果却是臭名昭著的新币“金圆券”出台,那是一次垮台的会议。

    上横140号别墅,小巧玲珑,是中共浙西特委旧址。芦花荡48号雄庄,布局左右对称,烙印下郭沫若的足迹。88号别墅,陈毅元帅挥毫赋《莫干山纪游词》七首。张静江在静逸别墅坐看云起云落。杜月笙的别墅、张啸林的公馆中,大亨暂时远离红尘。271号田庄,则做起了文人郁达夫躲避世俗婚姻的港湾。今天的我们,可以躺在百年别墅里,享受清凉世界,倾听一幢幢别墅的故事,感怀历史片段的光怪陆离,旧梦如此真实,往事触手可及。

莫干山摩崖石刻群概述

                                                                             陶渊旻

 

   摩崖石刻就是利用天然的石壁以刻文记事的一种石刻形式,多为政治人物或文化名人所题,其书法精美、体量巨大、气势恢弘,为现代旅游景区增加了深厚的人文内涵,具有珍贵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这些摩崖石刻中有些是名家诗句用来感叹当地风景之胜,有些为纯书法作品用来表达自我的情感,也有一些则纯属“到此一游”的纪念。

坐落于德清县西的莫干山风景名胜区内也有很多这样的摩崖石刻。今择其六处介绍如下:

   1、“清凉世界”

   “清凉世界”摩崖石刻位于莫干山路“林海别墅”下方公路边,上刻有“清凉世界”四个大字,系李根源于民国十九年(1930年)所书。

莫干山是我国的四大避暑胜地之一,素有“清凉世界”之称。写这四个大字的李根源(1879-1965),字印泉,国民党元老、爱国人士。李根源先生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加入同盟会,武昌起义后,与蔡锷等发动新军响应,成立大汉军政府,任军政总长兼参议院院长,继任云南陆军第二师师长兼国民军总统。1923年,因反对曹锟贿选总统,李根源先生退出政坛,隐居苏州吴中。

   2、“筼谷飞瀑”

   该摩崖位于莫干山剑池景区,刻于悬崖峭壁上,上刻有“筼谷飞瀑”四字,边署“曹君师柳与大儿济苍游莫干山归,述其幽胜,为题四字,以志响往,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三月瞿启甲题”。

从文中所知,题写“筼谷飞瀑”的瞿启甲先生并没有来过莫干山,他只是听亲人在游览莫干山之后为莫干而题写的。瞿启甲(1873-1940),字良士,别号铁琴道人,是清代著名藏书楼铁琴铜剑楼第四代主人。解放后,瞿济苍、瞿旭初、瞿凤起三兄弟按照父亲瞿启甲“如不能守,则捐之于公”之遗愿,将家藏的古籍共计595种、约4000余册,均捐献给北京图书馆。

   3、“阜溪之源”

   “筼谷飞瀑”四字南侧石壁,上刻有“阜溪之源”四字,旁题有“丁卯(1927年)七月周庆云题”。

周庆云(1864-1933),字景星,号湘舲,别号梦坡,南浔镇人,是南浔“八牛”之一周氏后裔。周庆云虽然不是德清武康人,但他与莫干山有着极深的渊源。周庆云在莫干山有别业,并修《莫干山志》13卷,1927年在莫干山创办肺病疗养院,扩修“剑池”等名胜。

   4、“横摩歼虏”

   位于剑池景区,“灵鹊亭”东南边石壁上,上刻有“横摩歼虏”四字,旁题有“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八月,马占山题”。

    马占山(1885-1950),出生于吉林。陆军中将加上将衔,被世人称作“抗日英雄”。“九·一八”事变后,马占山在齐齐哈尔就任黑龙江省政府代理主席兼军事总指挥,率领爱国官兵奋起抗击日军。他当众宣布:“倘有侵犯我疆土,及扰乱我治安者,不惜以全力除之,以属我保卫地方之责”。毛泽东主席曾称他是始终如一、抗战到底的民族英雄。1932年,马占山因战事失利,退到苏联。1933年6月,马占山从苏联返回上海,曾先后3次面见蒋介石,请缨抗战,8月马占山上莫干疗养,题写“横摩歼虏”四个大字显示了他决心抗战之心。

   5、“说剑”

   位于剑池景区,“灵鹊亭”东南边石壁上,南面有“横摩歼虏”石刻,上刻有“说剑”二字,旁题“民国二十年(1931年)七月龙溪林尔嘉题”。

   林尔嘉(1875-1951),字菽庄、叔臧,别名眉寿,晚年号百忍老人。原名陈石子,是厦门抗英名将陈胜元五子陈宗美的嫡生长子,6岁时才过继给台湾板桥林家。林尔嘉是民国年间在闽台两地负有声望的人物之一。1931年57岁的林尔嘉开始漫游国内名山大川,七夕游览莫干山。

   6、“剑池”

   该摩崖石刻位于剑池景区,阜溪桥下方、溪流边石壁上,朝正东方向,上刻有“剑池”二字,旁题有“岁丙寅(1926年)周庆云题记”。

    莫干山以莫邪、干将在此地铸剑而命名,所以,莫邪干将铸剑的传说也成为了莫干山最具神秘色彩的事情。当年周庆云上莫干山扩建“剑池”景区,其选址无疑趋于二点理由,一是当地村民的口碑,二是此地有壮观的飞瀑。但是,莫邪和干将到底是不是在“剑池”练剑还不得而知。

    莫邪干将的传说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说莫邪干将为吴王阖闾铸剑。故事大概是说,莫邪干将夫妇为吴王铸剑,但是炉水迟迟不下。干将说要一女子投炉祭祀炉神。于是,莫邪投炉祭神,而宝剑终成。雄剑的叫“干将”,雌剑的叫“莫邪”。

   另一种传说是来自于中国古代志怪小说集《搜神记》中所记故事。故事与前则大相径庭,说楚国有干将、莫邪夫妇二人,给楚王铸剑,三年才铸成。干将想到自己铸剑太慢就把雌剑献给楚王,楚王发现后很生气把干将给杀了。后来,莫邪干将的儿子(眉间尺)为父报酬。可惜他没这个能力,所以他就串通侠客,先自己杀让侠客把自己的头颅献于楚王,楚王要把眉间尺的头颅煮烂,结果反被侠客所杀。于是,楚王的头、眉间尺的头、侠客的头被煮成一锅。这个故事鲁迅的《故事新编》里写过,而且曾经入选过中学语文课本。

   普通的石头,被文人墨客题字后就不是一块普通的石头了,或者我们就称它们是一块有文化的石头,文化赋予这些石头以新的生命。莫干山的故事就藏在这些摩崖石刻上,让人回味,值得探寻……

 

 

上一篇: 2014-10-29第33期
下一篇: 2014-8-19第31期

浙公网安备 33052102000226号